燕京理工学院:美育实践团深耕社区 用艺术启蒙

暑假期间,燕京理工学院美育星光实践团的20名学子怀着对美育的赤诚坚守和对童心成长的关怀,走进金谷社区、福成三季北区社区等多个社区,开展为期14天的“青春志愿行·艺暖童心间”美育实践活动,为社区儿童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暑期艺术盛宴,助力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
聚焦需求导向,精心打磨课程。活动开展前,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,暑期社区儿童普遍缺乏系统性艺术启蒙教育,双职工家庭子女更是面临“看护有余、陪伴不足”的现实困境。为此,实践团充分发挥成员音乐、舞蹈等专业特长,以5至12岁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切入点,精心设计“艺术启蒙周”方案,并对课程进行多轮优化完善。在舞蹈课程设计上,将动作拆解为基础版与进阶版,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学习需求;同时,引入卡通贴纸等奖励元素,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。精准对接儿童需求的课程设计,让艺术教育更具温度与实效。

深耕课堂阵地,筑牢启蒙基石。在刮刮画课堂上,孩子们手持工具全神贯注创作,五彩斑斓的图案在黑色卡纸上逐渐呈现。“老师您看,我画了会飞的城堡!”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中满是成就感。舞蹈课上,“模仿小动物”“音乐游戏”等创新环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,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拘谨变得主动参与,课后“再跳一遍”的呼声不断。唱课上,童真的歌声与传递正向价值观的曲目相互交融,旋律中蕴含的成长力量悄然浸润孩子们的心灵。手势舞课堂则独具匠心,将“床前明月光”等古诗词转化为灵动的肢体动作,让原本晦涩难懂的诗句在律动中变得易懂易记,孩子们跟着节拍吟诵,眼神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。

双向赋能成长,书写青春篇章。此次实践活动成效显著,孩子们的变化清晰可见。起初不愿参与互动的孩子主动举手发言,内向的孩子在集体中找到了归属感,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艺术学习上,还延伸到了日常交流中。“艺术不是遥不可及的技艺,而是在美育实践里牵起不同年龄、让爱与美自然流淌的情感纽带。”实践团成员感慨道。

此次实践是学校“三下乡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实践队员在备课授课中提升组织协调能力,在服务中深化社会责任认知。燕京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,推动艺术启蒙教育惠及更多社区儿童。

上一篇:我市召开高校、中小学、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安全
下一篇:没有了

网友回应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